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中国企联举办本届全国企业文化年会,对于广大企业更好地以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深入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实现更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的新特点和新趋势
目前,我国企业文化建设已经发展到有统一的组织领导、有明确的目标、体现企业特色、与企业改革发展相适应、同进步的整体深化阶段,文化建设的自觉性、主动性不断增强,机制更加规范,体系更加完善,特色更加突出,效果更加显著。
一是积极推动企业文化系统化建设,文化“落地”的基础不断夯实。企业进一步确立文化建设在企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普遍制定文化建设规划,建立健全建设机制,加大软硬件投入,强化检查评估和过程管理,及时总结提升,初步建立了既有目标规划、实施运行,又有检查评价、创新提升的企业文化建设闭环管理体系,规范、引导企业文化建设发展,文化“落地”的基础不断夯实。国务院国资委自2007年以来,研究提出了具有中央企业特色的企业文化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加强对中央企业文化建设的评估和指导。
二是更加注重与经营管理紧密结合,文化的驱动作用不断增强。企业进一步把价值理念融入组织建设、规章制度、工作流程和行为规范之中,更加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并根据战略重点,让企业文化进入经济主战场和第一线,渗透到经营管理全过程,促进价值理念与经营管理的深度融合。
三是主动探索文化融合的有效方式,企业做大做强的思想基础不断巩固。文化融合涉及重组方的理念、习惯和思维问题,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文化融合是并购重组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特别是中央企业高度重视文化融合问题,注重将文化融合与推进业务整合、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加强舆论引导,深化团队建设,企业做大做强的思想基础不断巩固。
今后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的思路和重点
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艰苦、细致的战略任务和系统工程,既要常抓不懈,狠抓落实,又要针对每个企业的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采取有效措施。“十二五”时期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的总体思路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增强企业凝聚力和竞争力,促进企业实现更高质量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紧紧抓住价值理念的培育与转化这个关键,不断完善企业价值体系,坚持把价值理念贯彻到生产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让企业文化在现场看到,在岗位体现,在细节、行为习惯上表现,不断提升企业文化管理水平。
第一,培育改进企业核心价值体系。
企业核心价值体系是对企业根本利益和道德伦理的深刻认识,是对企业自身发展道路和目标任务的高度概括,是对企业理想信念和行为规范的集中表达,决定着一个企业的共同思想基础,决定着企业的前进方向,是企业发展的“生命线”。广大企业要在实践中,积极培育符合市场竞争需要、产业发展规律、时代精神要求,具有企业自身特色的核心价值体系,始终把握文化先进方向,保障企业健康发展。
一是诚信道德导向。在转型期,我国企业要更加注重树立诚信经营的企业道德,把道德建设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把它当作做人是否合格、工作是否称职的重要标准,尤其是企业家要把“道德”当作最重要的品格,用自身良好的道德形象取信于职工群众和国家社会,引领道德新风尚。
二是创新发展导向。随着世界经济格局的深刻变化,我国企业必须做出转型升级的战略选择,实现创新发展,重塑竞争优势。我国企业要推进增长方式由主要依靠要素投入、规模扩张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要推进向产业链高端发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三是人本管理导向。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是企业发展的活水源头,是企业持续发展最重要的资源。企业要坚持全心全意依靠职工群众办企业的方针,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通过关心人、培养人、塑造人,为员工提供发展机会,让员工分享发展成果,使企业依靠人的进步挖掘发展潜力,依靠人的能动性激发创造活力,依靠人的凝聚力增强竞争力,努力实现员工与企业的共同成长。
四是社会责任导向。要树立正确的社会责任观,正确处理企业发展与承担社会责任的关系,正确处理企业发展与改善经营环境的关系,使社会责任成为企业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动力。一方面搞好经营,提供优质产品和服务,健康、安全、合法地生存发展,另一方面要更好地承担对员工、消费者、环境和社会的责任。
第二,切实推进价值体系落地转化。
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内涵丰富,头绪繁多,但归根到底,文化落地的关键途径在核心价值体系的转化,尤其要在“化”字上面做文章;要做到有力、有效推进,就要找准文化建设的突破口,立足创新,明确重点。
一是坚持文化建设和人力资源管理相结合,促进干部职工队伍的全面发展。企业文化建设的主要载体应该是企业的人力资源政策,通过培训、约束、激励、考核等来“塑心”、“塑行”是文化建设的主要路径。所以,企业要着力将文化建设与人力资源管理紧密结合,在选人、用人、育人、留人的过程中,处处体现价值理念,时时注重干部职工对价值理念的认同;要完善教育培训体系,优化选人用人标准,完善激励分配机制,使干部职工树立正确的价值追求,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习惯,不断提高素质和技能,激发潜能和活力。
二是坚持文化建设和企业管理升级相结合,提高企业文化的影响和效果。从企业文化建设到企业文化管理,代表着我国企业管理升级的方向和重点。要把文化建设和创立品牌、推进信息化建设、加强风险管控、强化基础管理等重点工作紧密结合,切实解决文化和管理“两层皮”的问题,保证企业文化发挥实效。要在制度流程和行为规范上下功夫,使其与倡导的价值理念始终保持高度一致,要注重开展文化审计,及时清理、修订不符合价值观要求的制度流程和规范。
三是坚持高层倡导和员工参与相结合,不断健全企业文化建设的体制机制。一是要健全组织保障,充分发挥企业党组织、董事会和主要管理者的主导作用,明确和落实各职能部门的责任,建立主管部门与职能部门分工协作、密切配合、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形成文化建设合力。二是要健全工作机制,不断完善企业文化建设规划,并转化成具体的实施计划,并通过教育培训、经验推广、课题研究、分类指导等方式,抓好落实。三是要健全监督激励机制,建立科学的企业文化评价体系,把握企业文化现状,查找和分析存在的突出问题,研究改进措施;同时要把文化建设作为企业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与其他管理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同奖惩,确保文化建设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