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真正做好企业文化,最大限度发挥企业文化的正向作用,就应该忘掉空洞的“企业文化”概念,建立一种全新的企业文化思维,即:做经营就是做企业文化,做企业文化就是做经营。
“企业经营需要哲学。”日本经营之圣稻盛和夫的这句话道出了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真谛。
思想支配行动,没有人会否认:在企业经营管理的过程中,任何一项决策和举措都是当事人依据内心的价值观念所做出的。优秀企业与众不同的是,企业内部的绝大多数员工,特别是企业的中高层管理团队所运用的是同一个思想逻辑和判断标准。
这种思想逻辑和判断标准就是稻盛和夫所说的经营哲学。它是一个完整的、逻辑严密的理论体系,包括企业的使命、愿景、核心价值观以及各项经营管理理念,着重回答:企业从何而来、为什么存在;要去哪里、终极目标是什么;凭什么去那里、应该遵循什么样的原则等一系列命题。
那么,企业文化和经营哲学有什么关系呢?
按照新优势的定义,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绝大多数员工特别是重所共同信奉并切实践行的理想、价值标准与做事原则。它不仅存活于各级员工的真实内心、日常工作行为和企业的各项制度、实际经营管理行为中,也存活在企业的环境、氛围和产品、形象中,进而直观体现为企业内部员工和外部客户对企业真实的性格或品格认知,并最终作用于企业的持久业绩表现。
由此可见,经营哲学是因,企业文化是果。在一个企业,如果严格遵循既定经营哲学的指引行事,所形成的氛围和形象就是我们所说的企业文化。
既然企业文化与员工的归属感、敬业度,与品牌美誉度、客户忠诚度,与企业的长期经营业绩直接相关,那么,它必然有优劣之分。
为什么无数中国公司的企业文化建设虚浮无效,事倍功半,事与愿违?问题就在于,在这个企业:
1、领导者是否有完整、成熟、从不轻易动摇的经营哲学;
2、领导者个人清晰而正确的经营哲学,是否为他的核心运营团队乃至各级员工所熟知和认同,也就是说个人的经营智慧是否已经转化成为组织智慧;
3、企业领导者、各级管理者与员工的个体行为、组织的实际经营管理行为,与所倡导的经营是否不一致甚至相互矛盾冲突。
因此,要想真正做好企业文化,最大限度发挥企业文化的正向作用,就应该忘掉空洞的“企业文化”概念,建立一种全新的企业文化思维,即:做经营就是做企业文化,做企业文化就是做经营。
具体而言,就是我们必须首先清醒地认识到,企业文化不是一种孤立的存在,企业的经营管理过程其实就是企业文化的形成过程;其次,我们建设企业文化的过程,其实就是从确立企业的经营哲学开始,进而不断践行、贯彻落实经营哲学的过程。观念对,思路就对。只要思路对,我们相信,至于如何才能有效地践行和贯彻经营哲学,方法自然会有很多。
到那时,我们就能通过良好的经营业绩和管理效率,良好的品牌美誉度和客户忠诚度,良好的员工归属感和敬业度,骄傲地宣告企业文化的价值了。
作者:孙健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