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企业硬件设施建设已经基本达到了国际一流企业的水平,我们最大的差距在文化。”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客股份)董事长董晓峰说,“适应企业发展需求,建立起能够引领发展的文化体系,形成发展的‘软实力’是我们进军世界优秀企业必须越过的门槛,而越过这道门槛要求我们必须建立起文化引领体系。”
据介绍,近几年来,长客股份通过知识启蒙、文化教育、实践检验、管理创新,不断探索新形势下企业文化的发展创新,也在这个过程中,保证了引领文化的落地生根。
企业文化路历经4个阶段
董晓峰介绍,从建厂到今天,他们的企业已经走过了56年的历史。56年来,历经了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艰苦创业、七八十年代的提产扩能、九十年代的市场洗礼和本世纪以来的走向世界等4个重要发展阶段。伴随着这4个发展阶段,形成了各个时期代表性的文化传统,包括建厂初期的“创业文化”;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奉献文化”;改革开放时期的“竞争文化”和近几年形成的“开放文化”。回顾长客股份整个发展历程,实际上是一个不断适应发展形势、调整思路的自觉过程,是一个不断总结经济建设过程中形成优良的文化传统的过程,是一个运用优良的文化传统引领经济建设进一步成长发展的过程。
其理论逻辑是:企业建设延绵不绝,由“原始”走向现代;人的思想认识不断进行自我否定,由相对封闭走向比较开放;文化建设传承有序,引领企业发展逐渐走向更加自觉。正是这样一个良性互动的过程使长客发展到今天,将长客股份初步建设成世界级企业。
构造相适应的优秀企业文化
董晓峰说:“当前,企业面临着特殊的发展形势,我们已经建成世界规模最大的铁路装备企业;我们的厂房、设备等硬件设施已经达到世界一流企业的要求;得天独厚的市场更为我们的发展奠定了难得的基础。但是,面对新的形势,特别是大发展、快发展、爬陡坡,要求我们在较短时间内实现多品种、大批量、高水准生产要求。”
董晓峰表示,面对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从生产传统铁路客车到生产世界一流动车组产品完美转换的现实要求,他们深深地感到在经营理念、管理思想、价值取向等诸多方面存在问题,也深深感到这些问题反映在人们行为模式、沟通模式、是非模式上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其对生产、质量、协调、顺畅形成的负面影响。
“我们必须在总结和继承传统企业优良文化的基础上,前瞻发展,靠自己的力量构造与时代发展要求相吻合,与企业地位、目标要求相适应的优秀企业文化,引领企业进一步发展,围绕企业目标形成凝聚力,围绕企业面临的诸多矛盾形成积极统一的价值取向,进而引领人的行为,推进企业进步。”董晓峰说。
安全文化为发展提供保证
安全文化作为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安全发展的软环境和构建安全长效机制的重要基础保证,“以人为本、安全发展”是长客股份着力构建的企业安全文化。
据介绍,长客股份是我国最大、最强的铁路客车和城市轨道车辆研发、制造和出口基地,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与国内同行业企业相比,具有企业规模最大、装备水平最高、研发能力最强、引进技术最早、管理基础最好、出口业绩最佳六大优势。
近年来,随着我国铁路建设跨越式发展,长客股份也迎来了高速发展的机遇。在此期间,长客股份始终高度重视抓好安全生产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生产经营全局,坚持安全发展理念和文化建设,以创建安全和谐的国际一流企业为目标,扎扎实实地抓好安全生产工作,安全生产局面实现了有序可控,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几年来,没有发生责任性工伤死亡、重伤事故,事故频率始终控制在较低水平,实现了安全生产与企业经营同步发展,为企业的长远快速发展提供了可靠、有力的安全保证。
培养有文化有素质工人
有了一个良好的企业文化,必然会培养出一批有技能有文化有素质的工人,李万君就是这样一位。李万君是长客股份的一名普通焊接工人,但却凭借精湛的焊接技术和敬业精神,为我国高铁事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被誉为“高铁焊接大师”,更是获得了他所在行业内国家最高奖项“中华技能大奖”,成为我省焊接行业的“第一人”。
2008年,中国北车从德国西门子引进了时速达350公里的高速动车组技术。由于外方此前也没有如此高速的运营先例,转向架制造成了双方共同攻关的课题。带着领导的重托,李万君参加了转向架焊接工艺评定专家组,并发挥了高技能人才的特殊作用。以李万君试制取得的有关数据为重要参考,企业编制的《超高速转向架焊接规范》在指导批量生产中解决了大问题。
李万君在参与填补国内空白的几十种高速车、铁路客车、城铁车生产中,攻克了一道又一道技术难关。(作者:鲁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