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者的职责不在于具体业务。也许你因为能力出众得到认可和晋升,有很多业务你能做得比其他人都好,但如果你继续去做这些事会得不偿失。你不插手,事情处理起来可能没那么顺利,但是你插手了,从短期上看事情能迅速解决,但从长期上看会给团队带来损害。
这个概念非常关键。如果领导者坚持插手具体业务,他是失职的。因为他这么做,团队只能服从命令,无法发挥潜力,最后团队的能力就会被局限在领导者的个人能力范围之内。领导者的业绩不再看他的个人表现,而是看他能否激发出团队的潜力。
因此,新晋领导者要首先转变思维模式,从制造者转变为管理者。你的任务不再是“做”工作,而是“领导”工作。道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如果一不小心插手具体业务,就会让团队感到失望。
1、制造者思维与管理者思维
杰森领导着一个中等规模的团队,成员主要是设计师和作家。有一天,他和我闲聊时说起工作上的麻烦,有团队成员向他提出,希望他能在工作上给他们更高的自由度。杰森觉得他们自负、反应过度,实际上他们是担心他窃取工作成果去邀功,抢了他们的荣誉。杰森认为只有他才能把事做好,如果他不插手,最后自己还得重做一遍。
我问他:“你为什么要管得那么细,你不相信他们的能力吗?”
他竟然答道,他确实不相信。他知道这么做有损自己的名声,但是他不能让团队破坏他晋升的机会。杰森早年招过几个不靠谱的人,为此吃了大亏,于是形成这样的观念——要想把事做好,只能靠自己。所以经常插手具体业务,直接指挥团队。每次项目进行到某个阶段,他的团队就推进不下去了,因为担心和杰森的想法不一致,干脆等他发号施令。
杰森的不信任就像给团队戴上“紧箍儿”,团队只能根据杰森的意见行事,为此感到挫败、沮丧,工作没了积极性,自然表现不佳。
像杰森这样的例子并不少见。尽管他明白,这样做限制了团队的成长,但是为求当下有满意的结果,他宁愿牺牲团队长远的竞争力。对于领导者而言,直接告诉团队该做什么,会让工作更高效,但是并不利于团队成长,要是团队接了大项目,领导者估计每天都睡不安稳。
当你的思维模式从制造者向管理者转变时,会面临各种压力,上面的故事只是其中一个例子。这个过程并不容易,你必须学会应对压力。
▌关注现在(制造者)vs着眼未来(管理者)
你会插手业务,让团队成员根据你的命令工作,还是会给团队成员一定的试错空间,让他们自己摸索成长?这是很多领导者都面临的难题。后者是更加明智的长期战略,但是会在短期内导致工作质量下降,如果项目交付时间紧迫,会令人更加紧张。
你需要适当放手,培养团队的创新能力,否则整个团队只会囿于你的命令。
▌压力向下(制造者)vs压力向下向上兼有(管理者)
你同时受到向下和向上的压力。前者来自你的上司或更高级别的领导,他们需要你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完成既定目标,不在乎团队是否喜欢现在的方案,只在乎客户是否满意,能否有更多的生意。
后者来自你的团队成员,他们想要实践新点子、做试验、冒险、突破界限,做他们擅长的事。你被双方夹在中间,两边的压力都需要化解。
这时候,你需要把握一种微妙的平衡:既要管控风险——当团队成员挑战极限、过于冒进时,适时告诉他们“可以了”,又要鼓励创新——在风险不太高的项目上给团队成员实现梦想和发挥潜力的空间,不让他们感到无聊。
▌职业规划(制造者)vs团队愿景(管理者)
领导者有时需要为了团队牺牲个人利益。卓越的领导者总是慷慨地把成功归功于团队,淡化自己的作用,帮助团队成员获得更好的职业发展。但同时,你要小心被人利用这份善意,窃取不属于他们的功劳。
创新领导者需要面对各种紧张复杂的局面,你对领导者的角色认知越清晰,应对起来就越自如。当你把注意力放在团队真正需要的地方,就会对领导者的角色有清晰的认知。你需要从具体业务中抽身,做好三件事。
2、保证团队顺畅的三件事
如果你不应该做具体业务,那每天要做什么呢?
你的职责是为团队做好三件事:聚焦精力、保障运作、有效激励。如果你的团队运作不畅,一定是以上三件事中的某一件出了问题。养成定期思考这三件事的习惯,有助于解决团队的痛点。
1)聚焦精力
“聚焦精力”指的是合理分配团队成员的精力,确保他们在对的时间做对的事情。创新就像在白纸上作画,每一笔都有无数个方向可以走。你需要为团队成员指出明确的方向,以免他们被一些听起来很酷但其实际毫无用处的想法带偏。
为了让团队聚焦精力,你需要明确以下三个问题:
“做什么?”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其实包含具体项目、客户战略等几个层面,你要确保所有团队成员都明白各层面的目标。领导者需要明确目标,落实责任。
“不做什么?”要聚焦团队精力,有必要对工作优先事项进行战略调整。团队成员必须掌握什么事情在特定时期不是优先事项。你应该每周梳理一遍优先事项,确保团队清楚什么是不需要现在做的。
“什么时候做?”团队成员会根据项目预期完成的时间安排工作次序。你要确保每个人都分得清工作的轻重缓急,知道怎么排序。
2)保障运作
“保障运作”指的是确保团队所需的资源到位,配置合理。你要对团队成员的执行情况进行评估,确保他们具备以上聚焦精力的条件。
为确保团队运作顺畅,你需要明确两个问题:
“我们打算怎么做?”团队需要目标清晰、步骤明确的路线图。虽然这并不能确保工作不出意外,但提前有所规划,至少能保证内部机制本身不会成为阻碍。团队成员可以根据路线图,快走几步,及时清除路障,把问题扼杀在萌芽状态。有了明确的工作目标,团队成员会更有安全感,更能发挥出潜力。
“我们还需要什么?”认真盘点团队成员需要的资源,包括原材料、信息、组织高层的认可等,不能因为缺少规划导致重要资源缺位。你必须为团队提供支持,确保他们具备所需资源,大家能自在地向你提要求。你要密切关注团队的需要,保持沟通顺畅,让他们资源不足时随时能找到你。
3)有效激励
“有效激励”指的是让团队始终保持工作热情。没有什么比消磨时间的工作更能打击人的积极性了。如果一个人终日忙忙碌碌,却不能理解忙碌的意义何在,就会心生疲惫。
领导者需要激发团队的工作热情,把工作内容连同原因向团队交代清楚,回答好以下问题:
“我们为什么要做这件事?”是客户要求的,或者是上级领导说这件事重要,但我们做这件事的真正原因是什么?这件事会给团队、公司和世界带来什么改变?顶尖的创新型人才需要了解更大的格局,否则人在心不在。你需要用更深刻的理由打动他们,而不是用“因为我说这么做”“因为这能赚钱”这样肤浅的理由。
“这么做的意义是什么?”卓越的领导者明白每个人做事的动机不同,不是每个人都立志改变世界,有些人只是想做擅长的事,拿工资还房贷,或是与人共事很开心。你需要了解每个团队成员真正在乎什么,以此为切入点,帮助他们理解项目的成功对他们个人的意义。这不是操控他们的思想,而是唤起他们内心的热情。
你如果做不到以上三点,也许在短时间内不会感到团队有任何异样,就好像忘了给车换机油,可能几个月都不会出问题,但是说不定哪天,你的车突然半路抛锚,正赶上瓢泼大雨,连手机信号都没有,那时一切就晚了。
一个大团队很可能因为一场项目演示或是一次无谓的公开争执,从此分崩离析。把精力放在错误的地方、对系统运作不满,或是对工作缺乏热情,这些看上去都不是大问题,但是积聚到一定程度就会爆发,造成严重后果。
希望你能定期反思上面的这些问题,确保聚焦精力、保障运作、有效激励这三个方面的工作都做到位。如果连你都不确定答案,团队就更不清楚了。如果你能够清楚地回答出有关问题,那么你和团队成功的概率会大很多。
3、忠告:不要完全脱离业务
虽然你的工作不再是做具体业务,但不能完全脱离业务。
你仍然需要接触一部分业务,以保持个人的专业水平。你需要不时地给团队下指令,让团队看到你在参与工作、你的想法仍然有用。
某家大型设计公司的高管对我说,他升任高管后依然会参与一两个重大项目,做一些技术性的工作,这让他和团队有并肩作战、惺惺相惜的感觉。如果不这么做,他在下达指令时会像一位高高在上却不懂行的领导。
他说:“如果一点业务都不做,你会很快脱离行业,之前的经历会很快成为陈年旧事,谈工作又谈不到点子上,很容易被别人笑话。”
所以我建议你至少接触一两个项目,做一些技术性的工作。业务是领导力的根基,但不是让你抢别人的工作做。
领导者要将思维从做好具体业务转移到激活团队上。对于新晋的领导者而言,从“制造者”转变为“管理者”,像是把自己的命运交到别人手上,很具有挑战性。事实也是如此。
你要信任团队成员,把精力放在最大限度发掘他们的潜力上。信任是唯一能让他们充分发掘潜能的办法,也是唯一能让你最大限度实现个人影响力的办法。美国政治运动家拉尔夫·纳德曾经说过:“领导力的作用在于培养更多的领袖,而不是制造更多的随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