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家企业,在确立了自己的文化之后,如何让每位员工都能够快速地知晓、理解以及认同企业的新文化呢,对于规模较大、人数众多的企业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常见的几种文化传播形式:
1、发放文化手册 :文化手册做到人手一册,让员工自行阅读,理解文化,这种方式有必要,但并不能作为主要形式,大家很容易在收到手册之后将其“雪藏”。
2、开展路演式培训 :一般是由公司总部组织,进行接力式文化培训,由文化负责人做巡回式培训,这种方式,优点是能够保证培训质量,缺点是耗时长,导致单位之间接受文化的时间差异太大,有的大型企业完全将下级单位走一圈需要2-3年的时间。
3、文化视觉上墙 :很多公司在有了文化之后,没有做任何宣贯,直接大面积进行文化上墙工作,标语贴的到处都是,但没有几个员工能够真正的理解其理解内涵。
其实以上每种方式都不能说错,但是只采取某一种方式容易走错方向,最后,文化依然是高高在上、和员工没有关系的一纸空文,并没有达到“做文化”的目的。
那么,就大中型企业而言,如何让文化快速传播,既能在短时间让广大员工知晓和理解,又不流于表面,真正的成为员工思想及行为指导呢?
1
培养文化管理团队
文化管理团队作为公司文化建设及落地的执行者,每个单位及部门不得少于一人,能够释放总部文化工作小组的压力,能够很好地将总行计划在各单位进行落地。打造文化管理团队,首先是公开选拔候选人,按照选拔要求进行审核,进而进行针对性培训辅导,培训内容包括企业文化概念及作用,公司文化理念体系解读,文化建设规划及相关落地具体工作要求,同时,还会就一些培训技巧进行讲解,并进行现场演练,达标者授予结业证书。
文化管理团队,亦可称之为文化大使,或者文化专员,他们承担了宣贯培训、活动仪式开展、理念视觉上墙及上传下达等工作职责。
2
文化示范点建设
文化示范点打造的目的,就是要在全公司范围树立文化导入的标杆单位,形成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文化宣贯导入模式,进而在全公司范围进行落地推广。在文化管理者团队培训之后,可召集各单位候选人进驻示范点进行观摩学习,理论结合实际,将文化宣贯落地工作真正地贯彻落地到各个单位。
这样,公司文化管理组织架构已经完善,总部文化工作小组只需要做好顶层设计,制定文化发展规划及实施方案,编制企业文化管理制度,各单位文化管理者需要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细化工作开展方案,并定期将本单位文化工作情况向总行进行资料提报。
时效问题解决了,回到内容上来,到底做哪些事情,才能更好地保证宣贯导入质量,仅仅只是培训有些单薄,培训是让员工理解我们的文化缘由、核心内涵以及未来发展方向,若想让员工能够真正理解、认同乃至做到文化,还有很多工作可以做,比如“价值观管理(对标、考核、述职等)”、“使命、愿景体验”及“文化专项活动”等等,关于价值观管理需要一定周期进行推动,使命、愿景体验可在培训中引入,文化专项活动就是针对某个核心理念开展的。
在此,笔者想说,在文化刚发布之后,就要立刻开展的一项工作,就是“特定仪式植入”,其目的就是:
通过定期的仪式开展,不断强化员工对文化的记忆,不断加深对文化的理解,能够真正将理念、行为准则与实际工作有效结合,进而潜移默化成为思维习惯。
关于加深记忆,相对简单,比如安排固定时间进行“理念诵读”。如何将理念与实际工作结合起来呢,方式有很多。
笔者最近的一个客户引入的“我的故事分享”效果不错,在各个单位、各个部门每周一次,通过发生在身边的价值观相关故事的分享,引发大家的集体思考,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深对文化践行的理解,以价值观倡导做人做事,让核心价值观真正成为工作行为指导,也让自己成为善于发现身边故事的有心人。故事要求必须是自己亲身经历的或者亲眼看到的,发生在工作生活中身边的真实事情,与核心价值观或行为准则中的某一条相关的故事。
仪式流程是由专人进行排期,故事分享完要讲出自己的感受,同时由负责人组织讨论,这个故事体现了什么文化,这种做法是否值得推广,故事中是否体现出一些问题,该怎么解决等等,通过分享及讨论,在一件件事情中获得成长。
需要注意的是,这个仪式杜绝走过场,不是读而是说,不是说完就散而是要引发思考,这个仪式其实是想创造一个开诚布公的平台,不光事好的故事可以讲,遇到的问题也可以讲,鼓励大家发出内心的声音,一起探讨一起解决,让文化真正有用,助力我们越来越好,这才是本仪式的初衷。
作为一家企业,在确立了自己的文化之后,如何让每位员工都能够快速地知晓、理解以及认同企业的新文化呢,对于规模较大、人数众多的企业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常见的几种文化传播形式:
1、发放文化手册 :文化手册做到人手一册,让员工自行阅读,理解文化,这种方式有必要,但并不能作为主要形式,大家很容易在收到手册之后将其“雪藏”。
2、开展路演式培训 :一般是由公司总部组织,进行接力式文化培训,由文化负责人做巡回式培训,这种方式,优点是能够保证培训质量,缺点是耗时长,导致单位之间接受文化的时间差异太大,有的大型企业完全将下级单位走一圈需要2-3年的时间。
3、文化视觉上墙 :很多公司在有了文化之后,没有做任何宣贯,直接大面积进行文化上墙工作,标语贴的到处都是,但没有几个员工能够真正的理解其理解内涵。
其实以上每种方式都不能说错,但是只采取某一种方式容易走错方向,最后,文化依然是高高在上、和员工没有关系的一纸空文,并没有达到“做文化”的目的。
那么,就大中型企业而言,如何让文化快速传播,既能在短时间让广大员工知晓和理解,又不流于表面,真正的成为员工思想及行为指导呢?
1、培养文化管理团队
文化管理团队作为公司文化建设及落地的执行者,每个单位及部门不得少于一人,能够释放总部文化工作小组的压力,能够很好地将总行计划在各单位进行落地。打造文化管理团队,首先是公开选拔候选人,按照选拔要求进行审核,进而进行针对性培训辅导,培训内容包括企业文化概念及作用,公司文化理念体系解读,文化建设规划及相关落地具体工作要求,同时,还会就一些培训技巧进行讲解,并进行现场演练,达标者授予结业证书。
文化管理团队,亦可称之为文化大使,或者文化专员,他们承担了宣贯培训、活动仪式开展、理念视觉上墙及上传下达等工作职责。
2、文化示范点建设
文化示范点打造的目的,就是要在全公司范围树立文化导入的标杆单位,形成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文化宣贯导入模式,进而在全公司范围进行落地推广。在文化管理者团队培训之后,可召集各单位候选人进驻示范点进行观摩学习,理论结合实际,将文化宣贯落地工作真正地贯彻落地到各个单位。
这样,公司文化管理组织架构已经完善,总部文化工作小组只需要做好顶层设计,制定文化发展规划及实施方案,编制企业文化管理制度,各单位文化管理者需要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细化工作开展方案,并定期将本单位文化工作情况向总行进行资料提报。
时效问题解决了,回到内容上来,到底做哪些事情,才能更好地保证宣贯导入质量,仅仅只是培训有些单薄,培训是让员工理解我们的文化缘由、核心内涵以及未来发展方向,若想让员工能够真正理解、认同乃至做到文化,还有很多工作可以做,比如“价值观管理(对标、考核、述职等)”、“使命、愿景体验”及“文化专项活动”等等,关于价值观管理需要一定周期进行推动,使命、愿景体验可在培训中引入,文化专项活动就是针对某个核心理念开展的。
在此,笔者想说,在文化刚发布之后,就要立刻开展的一项工作,就是“特定仪式植入”,其目的就是:
通过定期的仪式开展,不断强化员工对文化的记忆,不断加深对文化的理解,能够真正将理念、行为准则与实际工作有效结合,进而潜移默化成为思维习惯。
关于加深记忆,相对简单,比如安排固定时间进行“理念诵读”。如何将理念与实际工作结合起来呢,方式有很多。
笔者最近的一个客户引入的“我的故事分享”效果不错,在各个单位、各个部门每周一次,通过发生在身边的价值观相关故事的分享,引发大家的集体思考,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深对文化践行的理解,以价值观倡导做人做事,让核心价值观真正成为工作行为指导,也让自己成为善于发现身边故事的有心人。故事要求必须是自己亲身经历的或者亲眼看到的,发生在工作生活中身边的真实事情,与核心价值观或行为准则中的某一条相关的故事。
仪式流程是由专人进行排期,故事分享完要讲出自己的感受,同时由负责人组织讨论,这个故事体现了什么文化,这种做法是否值得推广,故事中是否体现出一些问题,该怎么解决等等,通过分享及讨论,在一件件事情中获得成长。
需要注意的是,这个仪式杜绝走过场,不是读而是说,不是说完就散而是要引发思考,这个仪式其实是想创造一个开诚布公的平台,不光事好的故事可以讲,遇到的问题也可以讲,鼓励大家发出内心的声音,一起探讨一起解决,让文化真正有用,助力我们越来越好,这才是本仪式的初衷。
作者:同心动力咨询总监--董朝
来源:同心动力管理V视角(ID: topduty)
